热剧《小欢喜》:缘何欢喜?

在找对象这个事上,我之前并没把“单亲家庭”当成一个挑剔的条件。

人活于世,都不容易,人好就是最好的。

直到有一天,小西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。

01

小西有一个远房表亲,四十岁左右才谈对象。

那对象与她年纪相当,无论是样貌还是工作,都体面的不得了。更重要的是,性格非常好,为人也没得挑。

就只有一个问题:

直到四十多岁才结婚,是因为家里有个单亲老妈,一方面操心儿子的终身大事,另一方面对儿子的另一半要求极高。

一来二去,这婚姻大事就耽误下来了。

这位和小西那位表亲谈的很好,两个人相互中意,最终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。

搁国内传统家庭伦理剧中,这可能是个Happy ending。

但实际上,这只是开始。

121.png

表亲在婚前就知道,这位对象是单亲家庭,自小由妈妈独自带大。

有一套两居室,和妈妈常年一起生活。

人非常孝顺。

表亲感慨婆婆的不易,感动于对象的孝顺,也努力想融入这个家庭,好好伺候婆婆。

这婆婆对她也算通情达理,表亲在结婚前还挺感动了一把。

后来时间长了发现,还真不是那回事。

据说,洞房花烛夜,表亲的对象是在婆婆屋里度过的。

自此往后,每当小两口如胶似漆,想要关上门说说体己话,或者亲热一番的时候,婆婆总会大声咳嗽,或者直接敲门,对儿子说自己特别不舒服,要儿子陪着伺候。

儿子对妈那是言听计从,无微不至。

这么算下来,对象陪婆婆休息的时间,比两口子私底下在一起的时间还多呢。

婚后五年,两个人也没能要上孩子。

往后年纪更大,也就更不可能有了。

122.png

这个活生生的故事听的我是目瞪口呆。

我问,那又不是没钱,为什么不再买套房,和母亲分开住呢?

小西冷笑一声,第一,那对象是孝顺的,不可能同意年纪越来越大的母亲单独出去住。

第二,也提过,但母亲的反应是,娶了媳妇就不要老娘了,嫌弃老娘了,我含辛茹苦把你养大,结果养出一个不孝的白眼狼。

末了,小西说,如果你不能接受这种比较畸形的亲子关系,找对象前都得想好。

有的人就是一表人材,通情达理,工作也好,各方面条件性格都没得挑,但是,你根本不知道他是怎么和家人相处的。

原生家庭的成长环境会影响人的一生。

他孝顺母亲,有错吗?没错。

但他这种孝顺的模式你觉得对吗?似乎不太对。

问题就是,这种关系确实存在,但看你能不能接受?

这是活生生的“恋爱式亲子关系”的例子啊。

我怎么能接受呢?

我能理解,但真不能接受。

02

中国妈妈为什么普遍怨气大?

无非是婆婆越位,丈夫缺位,自己错位造成的。

在这周剧终的《小欢喜》中,小陶虹饰演的离异单亲妈妈宋倩,就和自己剧中的女儿将“恋爱式亲子关系”演绎的淋漓尽致。

有过一段失败婚姻的宋倩,心中充满了对婚姻爱情的不信任,对前夫背叛的愤恨,对自己识人不清的唏嘘,对人际关系的不安全感。

于是,一股脑将所有的情感倾注在自己的宝贝女儿身上。

包括对缺失掉的另一半的感情。

她将女儿视作自己的全部,不断以自我奉献、自我牺牲的手段,将女儿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。

女儿成了提线木偶,必须按着妈妈设定的人生路线走,被迫和妈妈“谈起了恋爱”。

然而,这孩子并不快乐。

高三正处于青春叛逆期。英子一边努力试图让母亲高兴,一边试图争取自己的自由。

却全部被宋倩用——

“妈妈那么不容易,你怎么就不理解妈妈?”

“妈妈都是为了你,你是妈妈的一切呀!”

“妈妈做错了吗?我为了照顾你连工作都辞了,每天早上早起就是为了给你炖一碗汤,自己都舍不得喝一口……”

这种道德情感,让英子被负罪感牢牢捆绑住。不断的产生愧疚感,不断的反省自己,必须要懂事,要理解妈妈。

为了让妈妈高兴,只能不断的阳奉阴违,在来自妈妈的高压中挣扎着生存。

幸运的是,这孩子始终保持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自我理想的坚持,她知道自己钟爱的是什么。

不幸的是,她最终是用自杀式行为,才换得了这份自我成就。

和现实不同,剧中的父母始终知道自我反省。

宋倩在女儿崩溃后进行了自我反省,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。

虽说初衷是为了孩子,但宋倩和乔卫东余情未了,最终成功复婚。

这都是理想的结局。

但不是现实中的结局。

现实中,有多少亲子关系定格在了“恋爱式关系”上?

有多少亲子相处模式就如同上文中举的例子一样,始终是错位的,始终是拧着的?

从一代人,传到了下一代。

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,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。

而很多人,大概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不幸的。只是被动顺从了父母的输入,再以最单纯最善意的孝顺,回馈给父母。

殊不知,父母那种看似伟大的疯狂式“自我牺牲”,本身就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自私。

别人觉得你可怜不可怕,可怕的是自己觉得自己不幸,值得可怜。

宋倩们正是试图通过控制自己的儿女,来获得安全感与自我满足感,从而弥补自己缺失掉的部分。

这不是自私,又是什么?

03

将自己与孩子的人生捆绑在一起,强迫孩子与自己共生的父母,牺牲自我换来的并不是子女的一声感谢,也不是儿女的幸福。

反而是以爱之名,行伤害之事,让彼此都拧巴着,都不快乐。

真正好的父母,是教儿女更强大,更能以坚强的态度,抗击这个世界的风风雨雨。

罗振宇以前说过这么一段话:

从前认为父母是比孩子早出生的人,所以有责任把经验、知识、技能传授给孩子。但是现在可能要倒过来想,孩子是比父母活得久的、死的迟的人,父母提供的任何经验和技巧,都不足以让他应付未来社会。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”

真正好的父母,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:

自己负责开启孩子的人生,却不能替他们承担这一生;

自己是孩子的引导者,却不是孩子人生的主导者;

自己是一个提供帮助者,而不是一个问题解决者;

孩子的人生还是得孩子自己过,孩子的问题还是得孩子自己解决。

而父母,也有自己的人生要过。

“你的时间是有限的,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命中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By乔布斯

与其让孩子避免伤害,不如让孩子正确面对;

与其过度保护,不如适时放手;

与其替他们想到,不如教会孩子独立思考。

只有这样,孩子才会有独自面对世界的底气。

知名教育专家尹建莉曾在《最美的教育最简单》中说过:

父母的第一个任务,是和孩子亲密,呵护孩子成长;

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,促进孩子独立。

为人父母,本身就是一场关于爱和分离的修行呀。

体面的退场,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。

0 I like it
0 I don't like it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